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养生,而是折腾自己
文|沫小童(富书作者)
一谈到“惜命”,大家下意识就会想到要养生,才能命久,而潜意识里“折腾”是个贬义词,它代表着瞎胡闹。
可关于惜命,我听过最好的诠释是:
“珍惜生命最好的途径,就是把它淋漓尽致地燃烧透了,不停地去折腾自己喜欢的事,不要去养,养生就是在等死。”
的确,那种趋于安稳式的养生,反而会让我们变得脆弱,经不起任何刺激,更容易击垮我们。
就如《吕氏春秋》中所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流动中的水不会发臭,转动的门枢不会被虫蛀,而人也一样,运动的生命才会长青。
所以,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养生,而是折腾自己。越折腾,生命越有韧劲,人生才会更精彩。
越稳定,越脆弱
洛克菲勒曾说:“如果你眼前的盛况给你天堂般的感觉,那么接下来等待你的也许就是地狱。”
作家李尚龙有位朋友,和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朋友的师兄,三十岁,毕业后就进入稳定的岗位,一待就是八年。
后来娶了老婆,正准备生孩子时,却在当月,因犯了一个错误被开除了。
师兄离职时,发现工作期间,自己除了喝茶、看报、写简单文件,其他什么都没学会。连大学学的计算机,也随着安稳的日子,丢掉了。
当师兄拿着简历,和年轻人竞争岗位,可除了年龄,没有其他任何优势。一年后,老婆跟他离婚了。
师兄劝告朋友说:“如果你要走,就早点走,就赶紧走;如果不走,也别在最能拼搏的年纪选择了稳定,更别觉得这世界有什么稳定的工作。
你现在的享福都是假象,总有一天是要还的,生活是自己的,奋斗也不是为了别人,拼搏也是每天必做的事情,只有每天进步才是最稳定的生活。”
想起塔勒布说的:“你的工作越是稳定,你对组织越是依赖,那你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弱。”
的确,人们都有习惯待在“舒适区”的心理,不愿意打破舒适的模式去折腾。
觉得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能够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应对,而一旦超出这个安全范围,面对新的挑战,内心不由自主产生抵触、甚至衍生恐惧心理。
但,这世界并不绝对的安稳,它充斥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处处存在着风险与挑战。然后总是猝不及防,打击得我们狼狈不堪。
比如:很多体制内人,以为自己能够稳定呆在岗位到退休,于是放弃个人成长,趋于内心的懒惰,结果下岗说来就来,没有退路,只能无奈哭诉。
因为这种安稳生活,就像“温水煮青蛙”一般,久了就跳不出了。
疫情突袭,反复三年,疫情的无差别对待,让“生存”两字尤为沉重,我们不仅要对抗病毒,还要面临失业潮、倒闭潮……
有些人只能怨天怨自己,而有些人却能居家办公照样领工资,或有副业收入,生活影响不大,而这份幸运的背后,全凭自己“折腾”来的。
你要知道,当你安于现状,追求稳定,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当时代更新迭代时,你被什么时候甩开,怎么被拍在沙滩上都不知道。
人生无常,面对随机性、不确定性,我们要学会主动拥抱波动性和风险,而不是想着逃避和消除。
要学会边栽跟头边站起来,培养反脆弱的能力,这样才能迎接各种挑战和机遇,长久生存下去。
正如尼采所说:“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
越折腾,越有趣
去年,65岁“魔方奶奶”赵文英的故事,火爆全网。
面对魔方这项高难度的智力游戏,她用3分33秒刷新盲拧世界纪录,不仅通过了职业考级,还成为全球年龄最大的B段魔方高手。
当有人问她:“这么大年纪,为什么不选些简单的项目,这么折腾不累吗?
她笑着说:“入门初衷就是好奇,想弄明白其中的奥妙。但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目标得以实现,这种幸福感很难用言语表达,真的棒极了。
而且,魔方让我的退休生活更加精彩有趣,也让我的人生从容而自信,要把生活活成一束光,照亮周围的人。”
她凭借努力与坚持,完美逆袭,打破了人们对年龄的刻板印象,也告诉我们,肯折腾努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越折腾生活越精彩。
有人说:“生命之所以有趣,不在于你拥有了生命,而在于在这段旅程中,你有着独一无二的经历。”
被胡适称为“中国一代才女”的林徽因,她的一生,就从未停止过“折腾”。
即使出生家境优渥,但她不想只做一个丰衣足食,相夫教子的女子。
她兴趣众多,涉猎广泛,而且每一份热爱,都有所成就,有所造诣。
比如:虽生书香世家,但她喜爱运动,喜欢玩“踩高跷”,会在北海游泳,会穿上英姿飒爽的骑马装,那洒脱从容的样子,散发着迷人的气息,让人为她痴迷。
她热爱探索,学建筑的她,为了收集资料和数据,即使去荒山野岭,都亲自上阵勘测,把每次测绘当成有趣的冒险,连度蜜月都是欧洲古典建筑考察。
她爱好写作,尝试做翻译,文体别具一格,充满诗意又不失科学,拥有着让人惊叹的文学造诣。
她还钟爱浪漫情调,喜欢养花,自己设计婚纱,写诗时要有仪式感,必须“点一炷清香,摆一瓶插花,穿白绸睡袍,面对一池荷叶”………
因为,不停地在各个领域探索,不断地为人生注入新鲜元素,所以,她不仅拥有好看的皮囊,也拥有有趣的灵魂,真正成为了万里挑一的“斜杠”才女。
塔勒布在《反脆弱》中这样写道:
“脆弱的事物喜欢一成不变的安宁环境,而活的东西才喜欢波动性。验证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
人生最大的意义,是在折腾中寻找生活的乐趣,然后得到不同凡响的经历充实人生,发掘出人生的不同面,得到一个崭新的自我。
只有愿意并敢于折腾,才能攀山越岭,看到险峰背后的风景,如果享受庸懒,甘于现状,只能像井底之蛙一样,看到头上一片天地。
生活是平淡无趣的,有趣的生活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人生越折腾,越有意思。
不断“折腾”,才能活出最赚的人生
冯唐曾分享越折腾越好的秘诀:“要有所专、有所逼、有所规、有所贪。”
笹本恒子活成了这样的人。
105岁本是老态龙钟,该安分颐养天年的年纪,可这位百岁“少女”却化着精致的妆,穿最美的衣裳,常年容光焕发、精神饱满。
她身上很有多标签:日本第一位女记者、现役高龄摄影师、服装设计师……
当别的女孩按部就班读书结婚时,恒子却想当画家,于是一边学习油画,一边为报纸版面画插图,闲暇时又自学缝纫;
当朋友“怂恿”她:“日本一个女性新闻摄影家都没有,你油画这么好,拍照肯定也不错,你要不要成为第一个?”
于是,她27岁开始了自己的摄影之旅,过程遭受劝阻和歧视,害怕和危险交织着,但凭借一股坚毅的信念和努力,她赢得了同行的尊重,有了名声。
49岁时,媒体更迭杂志社倒闭,她失业了,无依无靠时,她换着法子活下去。
开服装设计店,学习插花当讲师出书,捣弄珠宝设计,还谈恋爱。
她永远不允许自己懒惰,71岁,重回摄影界,举办照片展,再出发。
103岁拿下“终身成就奖”,揽万丈光芒,她的“硬核”人生都是通过使劲折腾而来的。
在被问及成功的秘诀时,她微笑认真地答道:
“永远不要让自己失去好奇心“不管你几岁,如果老想着,‘我都这个年纪了’那就真的完蛋了!”
的确,惜命并不是保温壶里面加枸杞,而是与年龄无关,保持年轻心态,敢于折腾,把平淡乏味的日子过得闪亮,才是它真正的意义。
乔布斯说:“你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将在你未来的生命中串联起来。你要跟随你的直觉和好奇,学习很多东西,这些今后都是你的无价之宝。”
制片人方励,不但特别惜命,还爱折腾。
因为爱好太多,舍不得浪费时间,他同时做很多事,永远充满活力,精力旺盛。
他涉及各行各业,一旦发现自己不快乐,不想干,立刻放弃,从头再来。
他曾说:“惜命的最好途径,就是把它淋漓尽致地燃烧。”
而他也践行了,将自己的人生活出不同面,活的明白又澎湃,这样的人生有多赚。
那些敢于折腾自己的人,骨子里都有一股不甘于平淡的劲儿,他们享受奋斗的过程,因此他们的人生事业往往都做得不错,过得精彩。
有句话说:“这世间最痛苦的,最令人后悔的事,是我本可以。”
生命伊始,我们都是一张白纸,想要在纸上画什么全凭你自己做主。
去折腾,不断丰富人生经历,然后画进白纸里,让白纸变得丰富多彩,等年华老去,每一处都有回忆,不负此生。
人生短暂,不过百年。
为了所谓的稳定,追求“认怂”式养生,失去让生活绽放多姿多彩的机会,丢掉生命中的无限可能,多可惜。
余生很贵,切勿浪费,趁早去折腾,做自己能做的事,勇敢去追求所热爱的东西,将喜欢的事情做好,在平凡的世界,折腾出不平凡的精彩人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