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顺时养生法
二十四节气顺时养生
这是一个神秘而又悠久的国度
古人用干支纪年月、用节气断时令,这个方法称得上是天文历法史上最亮丽的风景。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用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立春
立春【公历2月4日或5日】
【节气释名】立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也称“打春”,中国人将这一天看作是春季的开始。在立春到来的时候,寒意正渐渐退去,万物复苏,人们开始积极准备新一年的春耕和播种。
【气候特点】立春三侯为;“一侯东风解冻,二侯蛰虫始振,三侯鱼陟负冰。”进入立春时节,我们将逐渐告别寒冷的冬天,迎来春天了。虽然天气渐渐变暖,但在一段时间内,冷空气依然会占据主导地位。
【饮食宜忌】春季人易上火,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茶、菊花茶、莲子心泡水等。
【养生膳食】薯蓣粥、枣泥山药糕。
【节气艾灸】气海穴。
谨防“倒春寒”
当遇上“倒春寒”,三类人应特别注意。首先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倒春寒易使高血压病人发生脑卒中(即中风),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第二类人是儿童,此时儿童极易感染百日咳、猩红热、感冒等疾病。第三类人是体质虚弱和免疫力低下者,在冬去春来时,不要急于脱掉冬装,建议多捂一段时间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环境。
雨水
雨水【公历2月18日或19日】
【节气释名】雨水,是一个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回暖,冬雪都转化为了雨水,导致降水量逐渐增多。
【气候特点】雨水三候为“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荫动。”此节气,河水解冻,河里的鱼浮出水面活动,大雁因气候的变暖而成群结队飞回北方的栖息地了。春雨滋润大地,各种草木开始萌发新芽了,形成生机勃勃之势。
【饮食宜忌】雨水时节的饮食应以清淡、疏散的食物为宜,而厚味、滋腻的食物应该少吃。此时选择既有丰富营养又有发散作用的食物,可起到养生、预防疾病的作用。身体虚弱的人此时也最好选择平补、清补的饮食。同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针对性地用中药材调理。
【养生膳食】莲子粥、山药粥、鸭肉芡实粥。
【节气艾灸】太冲穴、足三里穴。
惊蛰
惊蛰【公历3月5日或6日】
【节气释名】惊蛰是一个表述物候的节令,这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生机盎然。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进土里冬眠叫入蛰。惊蛰时节,天气回暖,春雷始鸣,于是人们就认为冬眠于地下的虫子受到了惊吓而从土中钻出,开始新的一年的活动。
【气候特点】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的初候,满园桃树开花,如霞似锦,让人沉浸在无尽的美景之中;二候时黄鹂鸟在花枝间跳来跳去,鸟儿啼叫好像美妙的歌声;三候时天空中已经看不到雄鹰的踪迹,我们只能看见斑鸠在鸣叫。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同时各种病毒和细菌也非常活跃,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
【饮食宜忌】惊蛰时节,万物复苏。这个时候人应当增加甜味食物的摄入。《摄生消息论》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意思就是说,春天的时候肝旺,会影响到脾,多食甜食可以加强脾的功能,以助抵御肝气犯脾。同时,惊蛰是一个疾病多发的节气,因此,应采用合适的中药材对身体进行调理。
【养生膳食】菊花枸杞茶、玫瑰花茶。
【节气艾灸】肝俞穴、行间穴、三阴交穴、血海穴、足三里穴。
(玫瑰花茶)
春分
春分【公历3月20日或21日】
【节气释名】春分,古时又称为“仲春之月”,在每年农历二月下旬。“春分者,阴阳相对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指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气候特点】春分三候为“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春分时节北方天气变暖,在南方越冬的燕子又飞回北方,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饮食宜忌】春分时节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以及药膳,如在烹调寒性食物时,佐以葱、姜、酒等温性调料,以防止菜肴性寒偏凉;在食用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等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养生膳食】醋泡姜、豆芽炒木耳。
【节气艾灸】命门穴。
清明
清明【公历4月4日或5日】
【节气释名】“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清明时节万物复苏,春光明媚,一派绿油油的景象,正是人们结伴踏青的好时候。清明节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祭祀日,在这一天人们对已经去世的人进行祭拜,后成为祭祖、扫墓的日子。
【气候特点】清明三候为“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思是在清明时节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清明时节,天气转暖,清澈明朗,草木萌动,万物欣欣向荣。
【饮食宜忌】清明气温还不稳定,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阴雨绵绵。人体常湿困,四肢麻痹,因此饮食调理除了利水渗湿外,还要适当补益养血舒筋尤其重要。此外,清明节气中,不宜食用“发”的食品,如笋等,可多食用柔肝养肺的食品。
【养生膳食】春韭炒螺蛳、桃花水。
【节气艾灸】大椎穴。
谷雨
谷雨【公历4月20日或21日】
【节气释名】谷雨在每年农历三月下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6个节气,也是春季里的最后一个节气。俗语有云:“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的来临意味着寒潮天气的结束,气温开始逐步攀升。
【气候特点】谷雨三候为“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降任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这时候水温升高,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戴胜鸟降落到生长茂盛的桑树上。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处在暮春时节的谷雨,意味着春天将要过去,夏天要来了。
【饮食宜忌】谷雨时节,过于潮湿的空气会让人体由内到外都有不适反应。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如此潮湿的环境,湿邪容易侵入人体为患,引发胃口不佳、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因此,谷雨饮食养生除养肝之外,祛湿也很重要。
【养生膳食】茉莉谷雨茶、茉莉乌鸡汤、天麻炖猪脑。
【节气艾灸】足三里穴,涌泉穴。
(天麻炖猪脑)
立夏
立夏【公历5月5日或6日】
【节气释名】立夏在每年的农历四月上旬。古语有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夏天正式的来临,此时农作物的生长十分茂盛,动物的活动也更加频繁,为夏季的到来增添了活跃的气氛。
【气候特点】立夏三候为“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蝼蝈也就是蛤蟆,是蛙的一种,一到立夏,雨水开始增多,蛤蟆也开始出现在田间鸣叫觅食。开始地下温度持续升高,蚯蚓也开始从地下钻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了,土瓜也开始长大成熟了。
【饮食宜忌】立夏时节天气还不算热,根据个人体质适当进补并无大碍。此时饮食尤其要注意对心得养护。同时,由于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蛋白质的供应应酌量增加。另外还需辅以清暑解热、护胃养脾的食物。
【养生膳食】山药大米粥、桂圆粥、扁豆山药粥、荠菜苦瓜汤。
【节气艾灸】气海穴、足三里穴。
小满
小满【公历5月20日或21日】
【节气释名】小满时节是从初夏向仲夏过度的时间,“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杆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气侯特点】小满三候为“一候苦菜秀;二侯靡草死:三侯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花开呈现出一种秀丽的景色;一些喜阴的枝条细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麦子快要到收获的季节。
【饮食宜忌】小满时节,天气湿热,是皮肤病的好发季节,所以此节气饮食调养宜宜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同时,此节气还要注意不伤肺脾之气,多吃有益肺脾的食物。
【养生膳食】薏米红豆粥、薏米百合绿豆粥。
【节气艾灸】足三里穴、中脘穴。
(薏米红豆粥)
芒种
芒种【公历6月5日或6日】
【节气释名】芒种是进入夏季后的第3个节气,“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也就是说,芒种节气最适合收割、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
【气侯特点】芒种三候为:“一候螳娜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此节气中,螳螂出现在田间地头的庄稼中间为自己寻找可口的食物,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饮食宜忌】芒种时节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体力消耗大,再加上天气炎热、潮湿,很多人都会出现“苦夏”的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此时根据人体的状况及环境的特点,可适当多吃些滋阴的食物,有利于消除“苦夏”。
【养生膳食】薏米冬瓜汤、蜂蜜柠檬水。
【节气艾灸】足三里穴、中脘穴、梁门穴。
夏至
夏至【公历6月21日或22日】
【节气释名】夏至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日夏至。至者,极也。“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意味着炎热天气的正式开始,之后天气会越来越热。
【气候特点】夏至三候为:“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这时候鹿角上粗糙的皮已经相继脱落;蝉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这个时候半夏开始出苗了。
【饮食宜忌】夏至饮食一般以温为宜,食暖物是为了助阳气,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专家认为,早晚餐喝粥是大有好处的。此外还要多食用一些清凉、消暑的食物,这样既可以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可以补养身体。
【养生膳食】荷叶茯苓粥、姜糖葱白饮。
【节气艾灸】内关穴、外关穴。
小暑
小暑【公历7月7日或8日】
【节气释名】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是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的,古人认为小暑还不是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气候特点】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侯蟋蟀居壁;三候鹰始鸷。”这个时节的温度已经很高,所以这时的风已经是热风了;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开始捕食了。
【饮食宜忌】小暑时节气候炎热而多雨,由于暑热夹湿,常使脾胃受困,食欲不振。再加上气候炎热,使人喜食生冷寒凉之物,伤及脾胃。此时食物应以甘寒清淡、利湿清暑、少油之物为宜。
【养生膳食】二豆饮、三豆汤。
【节气艾灸】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
(三豆汤)
大暑
大暑【公历7月23日或24日】
【节气释名】大暑节气正值“中伏”前后,“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期,所以避暑就成了此节气的养生要点。
【气候特点】大暑三候为:“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侯大雨时行。”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天气闷热,土地变得潮湿;这时经常会有大的雷雨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饮食宜忌】大暑时节气候炎热,万物生长茂盛,人体气血趋向体表,从而形成阳气在外、阴气内伏的生理状态。所以此时食物应着眼于清热、消暑、健脾益暑,选择清淡爽口、利水渗湿富含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
【养生膳食】西洋参红枣茶、伏姜母鸡汤、苦瓜炒鸽肉。
【节气负】内外关穴、大椎穴、身柱穴、肺俞穴、肾俞穴。
立秋
立秋【公历8月7日或8日】
【节气释名】立秋在每年的八月上旬。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也逐渐下降。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又有“秋老虎”之称,但天气总的趋势是逐渐凉爽。
【气候特点】立秋三候为:“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立秋之后,初候的天气已经凉爽,因为这个时节不再刮炎热的夏天时常刮的偏南风,而开始刮偏北风;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了露珠;树上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
【饮食宜忌】《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可以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天宜收不散,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季天气干燥,故饮食还应以滋阴润肺为宜。
【养生膳食】铁皮石斛茶、蛋黄小米粥、沙参玉竹老鸭汤。
【节气艾灸】关元穴。
处暑
处暑【公历8月22日或23日】
【节气释名】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气侯特点】处暑三候为:“一候鹰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这时大地上的鸟类数量增多,为鹰捕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因气温下降,于是草木开始发黄,顿时觉得出现了肃杀之气;田间的农作物到了收割的阶段,于是人们就开始忙碌地收获。
【饮食宜忌】秋天雨水渐少,天气逐渐干燥,在饮食上有所禁忌可预防秋燥。水果、蔬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适宜食用;辛辣煎炸等热性食物则要少吃或不吃。
【养生膳食】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
【节气艾灸】肚脐四周、足三里穴。
白露
白露【公历9月7日或8日】
【节气释名】白露是个典型的秋天节气,气温下降速度很快,夜间气温已达到水汽凝结成露的条件,露水在清晨的田野上晶莹剔透,因露珠呈白色而得名“白露”。
【气候特点】白露三候为:“一侯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是说这个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寒,百鸟开始储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饮食宜忌】白露时节,燥气当令,节令养生食谱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因为在夏季消耗的体力要靠这一时节增加营养来补充,所以此节气人们往往食欲大增。此时的饮食宜用甘润平和之品,即“平补”。
【养生膳食】葡萄、杏仁、丹参白露茶,阿胶糯米粥。
【节气艾灸】涌泉穴。
秋分
秋分【公历9月22日或23日】
【节气释名】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被最早使用的两个节气(春分、秋分之一)。《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
【气候特点】秋分三侯为:“一侯雷始收声;二侯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人凉爽的秋季,暖空气减少,气温降低,水分蒸发减少,冷暖空气交汇减少,也就没有了雷声和闪电;冬眠的昆虫和动物已经开始为冬眠做准备;这时的水道开始干涸。
【饮食宜忌】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的食物,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根据个人体质可选用甘寒滋润之品。
【养生膳食】白果莲子煲鲜鸡汤、山楂藕片、丝瓜肉片汤。
【节气艾灸】肺俞穴。
寒露
寒露【公历10月8日或9日】
【节气释名】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故称“寒露”。寒露时节昼暖夜凉,人们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结伴游历山间,漫山红叶煞是好看。
【气候特点】寒露三候为:“一候鸿雁来宾:二侯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寒露节气之后,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寒露是天气转冷的象征,地面凝结的露水比白露节气时更低。寒露以后,冷空气已经有一定势力,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
【饮食宜忌】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在寒露节气中,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摄入鸡、鸭、牛肉、猪肝、鱼、虾、红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等。
【养生膳食】梨子粥、菊花决明子粥、菊花酒、菊花糕。
【节气艾灸】足三里穴、涌泉穴。
(菊花决明子粥)
霜降
霜降【公历10月22日或23日】
【节气释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霜是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向冬天过渡的一个节气,因为此时气温已经比较低,很接近冬天的天气了。此时节秋菊怒放、冷香袭人,正是赏菊的最佳时机。
【气候特点】霜降三候为:“一侯豺乃祭兽;二侯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看起来就好像是在祭拜天地;这个时候大地上的树叶纷纷枯黄掉落;蛰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各种要过冬的小虫开始静止不动,准备封严洞口过冬了。霜降意味着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实乃深秋之季。
【饮食宜忌】俗话说:“补冬不如补霜降。”霜降时节可以适当多吃些羊肉和兔肉。并可根据各自身体状况,选吃具有生津润燥、宣肺止咳作用的食物。多喝水,食粥及其他滋润温补的食物,多吃酸、少吃辣,以达到生津润燥,固肾补肺,滋阴健脾的效果。
【养生膳食】马蹄、藕、梨榨三汁,北杏猪肺汤,蜂蜜蒸柿饼。
【节气艾灸】孔最穴。
立冬
立冬【公历11月7日或8日】
【节气释名】古时人们习惯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人库,冬眠的动物也开始躲藏起来准备过冬。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躲避寒冷的意思。
【气候特点】立冬三候为:“一候水始冰;二侯地始冻;三候稚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冻层会不断加厚;立冬后,野鸡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
【饮食宜忌】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养生切记“养藏”两个字。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
【养生膳食】羊肉萝卜马蹄汤、番茄牛肉。
【节气艾灸】关元穴、肾俞穴。
小雪
小雪【公历11月22日或23日】
【节气释名】小雪,是反映降水变化的节气,即降雪开始,但雪量不大。《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
【气侯特点】小雪三侯为:“一候虹藏不见,二侯天腾地降,三候闭塞成冬。”彩虹是雨后空气中含有水滴,并且经过太阳光折射形成的,小雪时已经告别了有雨水的时节,而天空飘下的只有纷纷扬扬的雪花,于是就不会出现彩虹了;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天气寒冷,家家户户只有闭门躲避寒冷。
【饮食宜忌】小雪时节,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到其影响,特别是抑郁症容易加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说:“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因此,小雪节气的饮食调养重在“使神悦,使志爽”。
【养生膳食】冰糖萝卜汤、地黄焖羊肉。
【节气艾灸】关元穴、阴陵泉穴。
(冰糖萝卜汤)
大雪
大雪【公历12月7日或8日】
【节气释名】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这就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
【气侯特点】大雪三候为:“一侯鹃鸥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虎本阴类,感一阳而交也,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饮食宜忌】大雪时节,为了预防和减轻冷感,除了积极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还应该注意饮食调养。此节气忌生冷食物,宜进食一些具有温补作用的膳食,以助阳气升发,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养肾祛寒,助阳气,强健身体的作用。
【养生膳食】黄芪粥、五指毛桃煲乌骨鸡汤、萝卜鲫鱼汤。
【节气艾】气海穴、关元穴、命门穴、足三里穴。
冬至
冬至【公历12月22日或23日】
【节气释名】冬至日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自此之后,昼夜短长开始变化,夜消昼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农历)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气侯特点】冬至三候为:“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经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有的泉水开始流动。
【饮食宜忌】每年农历的立冬至立春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人们在此时应选用一些滋补、营养的物品来食用,使身体得到滋养、补益。但要注意进补并非只是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而是要有的放矢,因人而异,辨症施食。
【养生膳食】芝麻粥、羊肉炖萝卜。
【节气艾灸】神阙穴。
小寒
小寒【公历1月5日或6日】
【节气释名】小寒是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时令,这个时节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从字面上来看似乎这个时期还不是最冷的,因为在小寒后面还有大寒,可是在这个时节温度确实是最低的。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一般说的就是这个时节。
【气候特点】小寒三候为:“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的大雁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野鸡在接近四九时会感受阳气的生长而穿行于落叶枯枝中,在冰天雪地中寻找食物,不时地鸣叫,寻觅着自己的伙伴。
【饮食宜忌】冬天是人体阳气潜藏的时候,机体会将一定的能量储存起来,为“春生夏长”做准备。因为冬季寒冷,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维持生理活动,所以此时应增加热量及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取,以维持机体所需。中药材宜服用温中散寒类中药。
【养生膳食】当归羊肉汤、芝麻核桃粉。
【节气艾灸】肺俞穴、大椎穴。
大寒
大寒【公历1月19日或20日】
【节气释名】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搅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冰天雪地,寒风凛冽。同时,人们也即将熬过这漫长的严冬,温暖的春天正步步临近。
【气候特点】大寒三候为:“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候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天气寒冷,河湖上的冰冻层已冻到了很深的水的“腹部”。
【饮食宜忌】冬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最重视的进补时节。因为冬季天气寒冷,万物伏藏,人与天地相应,各种功能活动也处于低潮期,此时最易受寒邪侵袭。所以冬季食补应该顺应自然,选择食物注意益气补阳及“血肉有情”之品,从而增强机体抗御风寒和外邪的能力。
【养生膳食】八味黄芪酒、八宝饭、腊味糯米饭。
【节气艾灸】关元穴、肾俞穴、足三里穴。
参考资料:二十四节气顺时养生法/王雷编著.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7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