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过后,“数九”开始,各地气候都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俗话说“冷在三九”,在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冬至阴气盛极而渐退,一阳初生而渐盛,人体也一样,此时我们的养生要点如下:

二十四节气养生的重要性_节气养生的含义_节气养生的道理

饮食养生

民间有“冬令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冬至则是冬令进补的重要时间节点,从阴阳的角度来说,冬至这一天是阴气盛极而转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从此以后阳气开始复生,阴气开始消退。中医饮食讲究“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在食物的选择上要遵从下面两个原则:一要御寒保暖,少食寒凉;二要防燥多滋润,保证营养又不伤脾胃,以蛋白质多、维生素多、纤维素多、糖类少、脂肪少、盐少为原则。鸡肉、羊肉、牛肉、鲫鱼等都是冬至进补的佳品,但不可暴饮暴食,避免损伤脾胃和上火。莲子、芡实、薏米、赤豆、大枣、燕窝、银耳等平性的食物要多吃。木耳、黑枣、芝麻、黑豆、海参、鲍鱼等滋阴益肾的食物也可以适当摄入。

但要注意,有感冒、咳嗽、发热等外感病存在时不要进补,要先以祛除邪气为主,以免留寇为患。此时我们常用攻邪之法祛除邪气,清淡饮食,待邪去正安之时再行补益之法,否则容易造成病症迁延不愈,还容易变生它病。

起居养生

在起居上要做到“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要早睡晚起,保养精气,等待太阳出来再出外活动,还要多穿衣服,运动不要过量,防止阳气过度被耗,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在养精蓄锐方面,还要注意减少房事,防止淫邪伤身。冬至补阳气的最好方式是晒背、晒头顶,头顶和背部人体督脉所过,中医认为督脉是阳脉之海,总督人体的阳气,调节阳经气血。冬至时节,阳气初生而最弱,身体抵抗力也较差,这时要躲避寒冷,外出时要穿厚衣,戴围巾、手套,捂好腹、背,护好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免生感冒。

二十四节气养生的重要性_节气养生的道理_节气养生的含义

运动养生

《易经》有“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的说法,意思是说这一天黑夜最长,阴气最重,人们顾护阳气,以“闭藏”为主,尽量减少活动。晨起运动切莫过早,待日出后方可起床外出活动,这样才能躲避严寒,涵养气血,外出运动最好选择在上午9:00至下午4:00之间。遇到空气污浊、浓雾的天气,最好取消户外运动,改为室内活动,锻炼时运动量也要逐渐增加,不可剧烈运动。

尤其要提醒喜欢早起的中老年朋友们:《寿亲养老新书》指出中老年人要“依四时摄养之方,顺五行休王之气”,要求中老年人顺应自然规律,顺应四时变化,中老年人喜欢早起锻炼,但此时过早锻炼并非好事,过早起床外出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再就是不要过度去寒就热,有的家里室温可以达到30度,这样的温度即便在夏天也难以忍受,何况在阳气潜藏的冬季,温度过高,会导致人的腠理开泄,阳气无法闭藏,阳气耗散,来年春天就不会有生机勃勃的景象。

情志养生

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此后白昼渐长,黑夜渐短,天人相应,人体的阴阳之气也是这样的变化规律。此时,人体阴气盛极并逐渐减退,阳气始生并逐渐成长。我们在情绪调节上也要顺应这个变化,精神内守,固本培元,助阳成长,恬淡虚无,切勿喜怒太过而扰动人体初生的阳气,可以配合静坐、冥想、书画等怡情养性,修养身心。特别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免去参与是非,更要避免因情绪激动而诱发疾病发作。

节气养生的道理_二十四节气养生的重要性_节气养生的含义

推荐一款适合冬至饮用的安神四宝茶:

桂圆肉10g、大枣10g掰开、枸杞子6g、陈皮10g。将上四味一起入杯中冲洗后,加入适量热水冲泡后即可饮用。本四宝茶具有健脾安神、补益气血、美容养颜的功效。

注:本文仅用于科普,文中所及方药及治疗方法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