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介绍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望。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世界文明古国。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养生文化而言,华夏民族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由于有着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它汇集了我国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柔和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学术精华,堪称一颗充满勃勃生机和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之树。一、“养生”的概念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等。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主》(?得养生焉?)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指人体生命;所谓养,指生育、哺乳、培养、饲养、调养、补养、积蓄的意思;养生,指调养人体生命,保养生命,已达长寿的意思,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因为身体是我们生活的根本,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有一个健康人生的基础。保健作为医学专用术语,是近代西医传入以后才有的,它是指集体和个人所采取的医疗预防和卫生防疫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养生与保健,就个体保健角度而言,两词的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1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灿烂文化,对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医学领域里,中医传统的养生学,对于延缓人的衰老,提高人的寿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它是祖国伟大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奇珠。二、养生的意义?尧问于舜曰:‘天下孰最贵?’舜曰:‘生最贵’?。《十问》(马王堆医学史料记载)这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延续到今的?贵生?思想,即对生命的崇敬。中华养生产生于上古先民为抗御严酷的自然环境,调整体力,抗御疾病,防治疾病的需要。养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养生是我们的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认真总结生命经验的结果。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望。因为对生命的崇敬和对死亡的恐惧使得人类社会对健康长寿的追求成为一种本能性的一致追求。对每个人而言,健康是人存在发展的基础。没有了健康,一切都等于零。对于社会而言,健康是一个社会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长。国民的健康,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存亡和民族生命力的旺盛。三、中国养生文化的特点中国养生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产物,其理论体系本身具有这种学科所具有的双重特征。具体来说,中国养生文化的社会科学性质主要体现在其理论体系与中国古代哲学存在2着一种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养生文化的自然科学性质则主要体现在它的传统医学发生一种血肉相联的关系。

作为一种焕发着勃勃生机的文化现象,传统养生学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而且也积累了一整套实用、同时又充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睿智的实践方法。(一)形神兼顾,养神为先就养生学的范畴而言:1、形:指形体,包括人体的皮肉、筋骨、脉络、脏腑及充盈基间的精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外壳。2、神:指人本的精神思维活动,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主宰。3、形神之间的关系:形是基础,神是主导;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所生。形体与精神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互为依存的密切关系,所以养生包括养形和养神,二者必须兼顾,形神共养,不可偏废。只有形神统一,才是生命存在的首要保证;只有形神共养,才是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最佳手段。形体与精神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互为依存的密切关系:一方面,形的存灭决定了神的存灭,神只能即形成存,决不能离形而生,神的生机旺盛只能建立在形体健康的基础之上,所以欲养神必先养形,用《黄帝内经》的话来说,就叫做?形体不敝,精神不散?(《素问·上古天真论》);另一方面,神的健康与否,也直接影响形体的盛衰存亡,欲康健形体必须重视养神,否则?精神内伤,身必败亡。

?(《素问·疏五过论》)3可见养形与养神,二者必须兼顾,不可偏废。4、养身需先养心主张形神共养,决不意味着把形、神放在同等重要的位臵上。事实上就总体而言,中国养生学从来都视养神为首务,正所谓?太上养神,其次养形?(《艺文类聚·养生》)。鉴于祖国中医学关于心神能统率五脏六腑、五官七窍、四肢百骸而为一身之主宰的生理观,所以古代养生家大多认为调养心神,不但能使心强脑健,有益于精神卫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养心调神还可以有助于调养整个形体。《灵枢·天年》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也认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神?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即?得神?、?守神?,就能保持健康、却病延年;反之,神伤则病,无神则死。由于可见,形神兼顾、养神为先确实是中国养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古代医学认为,心神能统率五脏六腑、五官七窍、四肢百骸,为一身之主宰。即?神?是生命的主宰和生命存亡的根本。因